台灣網路新媒體


官網QR-code
 

 

 

大陸要聞 • 兩岸關係

《中共二十大前後美中台關係之於台灣的省思》
作者:李正言
日期:2022年9月14日

五、二十大前後中國大陸所面臨內外環境探索

1、中共二十大將屆,綜合國力強大,民族自信上升,但國內外挑戰嚴峻:
2001年11月10日,中國大陸於多哈會議通過加入WTO世貿組織。從此世界改變中國,中國也改變了世界。長期高傲俯瞰東方的西方國家,在尋求全球化與成本效益最佳化過程中,將低端製造業與環境污染後遺症轉移至中國這個成本便宜的世界工廠。西方盤據在全球化與價值鏈高端時,中國經濟迎來快速增長與國力急速強大,時至今日,強大的中國大陸逐漸開始展開自身話語權與戰略布局,但因此勢必導致與西方關係緊張,特別是與美國關係,「新冷戰」似乎已經逐漸形成趨勢。
中共將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影響中國大陸未來五年整體國家方向,並是否如預測習近平將打破慣例續任第三任總書記,甚或重設黨主席?正吸引著全球關注。美國於11月8日亦將進行期中選舉,迄今拜登總統所屬民主黨仍稍處劣勢,預測美國大選競爭激烈,美中兩大強權維穩亦將為優先考量。

2、中國大陸二十大前國內主要問題:
中國大陸內部有其自身待解決問題:如
(1)、新冠肺炎問題:
對內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對大陸經濟短中長期皆造成影響。例如上海封城因素導致停工停產,封區封路封城成為中國大陸新常態,多個大型城市採全域靜態管理,影響產業、區域與人數巨大。特別是上海封城措施嚴重切斷全球汽車產業鏈,深圳和上海具備同樣重要全球供應鏈核心節點重要性,封城對外商跨國企業殺傷力甚大。所涉及領域包括商業和金融、貿易和物流、製造和科技ICT資通產業影響至鉅。美國商會與歐洲商會皆對於大陸的封控政策、電力穩定、供應鏈等問題提出擔憂,外商出走將對於大陸長期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中國大陸2022年GDP為4.8%,第二季僅為0.4%,即可知其影響之大。美國媒體CNN:「自8月20日以來,大陸至少有74座城市的3.13億人口處於全城或部分防疫封控中」,該報導稱此為各地方政府希能於習近平本屆任期內,不計代價消滅疫情。
(2)、共同富裕政策:
對內最明顯案例即為民間大型企業,如阿里、騰訊、小米、美團、字節跳動等起帶頭作用,擁護政府進行大額捐款。但探討其政策目的為降低貧富差距並朝全面小康目標邁進;習近平在2021年7月共產黨建黨一百年中,宣布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然而,共同富裕三次分配,是要求企業與富有階級基於對社會責任的自願捐贈,以縮小社會各層面財富差距,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避免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兩極化」社會。此政策對於民營企業的創新與積極意願、市場經濟等,必有相當程度不佳影響。
(3)、反壟斷政策與大型平台業者政策:
2021年4月阿里巴巴因壟斷行為被罰182.28億元、美團被罰34.42億元。共計236億元人民幣罰款。6月份滴滴出行因赴紐約證交所掛牌,大陸監管機構網信辦對滴滴發起網路安全調查,並下令下架25款App。導致滴滴14美元在紐約交易所上市,退市收盤價每股2.29美元。2022年7月審查後罰款人民幣80億元,約占滴滴2021年營收273億美元的4.7%。
面對美中關係愈趨緊張,中國大陸對於互聯網大企業掌握民眾與國家大量或重要數據嚴陣以待,大陸企業在美上市,皆須受美國法律管轄,上市審計資料將應美國政府要求上繳與披露,國家安全將因企業在美上市而承受重大與持續風險。中國對於自家大企業滴滴重罰,究其原因乃在其不聽政府勸誡仍一意孤行赴美上市之處斷。據中國大陸市場監管總局公布,截至2021年6月底止,高效審結經營者集中案件1,705件,辦結壟斷案件304件,沒收罰款合計204.66億元。
中國大陸策略今後對於國安資訊將更加嚴謹,使用法條將屬於涉及信息安全而非反壟斷層面,早先對於阿里開罰是屬中國市場監管總局,依據法條屬於《反壟斷法》。今後因應中美對抗將提高層次,監管主體屬「網信辦」,使用法條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
除此之外,之前陸續於美國上市之中概股,原以為與美脫鉤政策似乎已經明確,例如2022年8月大陸大型國企集體主動於美國紐約交易所退市:中國人壽、上海石化、中國石化、中國石油與中國鋁業,皆於8月底將向SEC提出表格發布公告,申請美國存託憑證(ADR)從紐交所退市。2022年以來,已有100多家中概股:例如京東、嗶哩嗶哩、拼多多、百度、騰訊音樂、、、等知名企業納入預摘牌名單。中美兩強戰略思維已明確,中美脫鉤正處於現在進行式中。
未料峰迴路轉,於2022年8月29日傳出好消息:「美中達成中概股審計監管合作協議」,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中官員週五表示,他們已達成協議,使中國會計師事務所與美國監管機構分享更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財務信息成為可能。該協議可能是朝著解決一些中國大公司自2024年開始從美國退市衝突,邁出一大步。
(4)、國內房地產產業鏈、爛尾樓問題:
大陸內地俗稱爛尾樓事件今年從恆大集團開始爆發,多省數百房產開發案樓盤業主集體停繳按揭貸款風波,影響整體產業鏈各環節,可謂環環相扣,以銀行業為例,將面臨潛在按揭壞帳風險。至於開發商部分,在此房產風暴環節加上封城封控經濟下行趨勢,欲加速銷售房產增加現金部位恐有很高難度,此將加速導致資金鏈斷裂,進而拖欠上游供應商,導致整條產業鏈風險急遽升高。
7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要求經濟須於合理區間保持運作,地方政府須落實責任「保交樓、穩民生」。此為中央對房地產所提大方向,地方政府將完成任務。目前銀保監會已經介入處理,藉此爛尾樓事件亦正好可揭出地方金融監管危機,並進而加以處理,當初祭出「三條紅線」監管政策:包括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等,雖引起房產整體景氣急轉直下,但因此引出長年存在房地產沉痾痼疾,提早解除隱患,對於國家正常經濟發展乃是正途。政府強調將引導金融機構參與風險處置、保交樓。中國大陸亦可以此為戒,回顧長期房產開發商採取高槓桿過度舉債模式,此刻遇上堅持「動態清零」措施對經濟影響,開發商資金斷鏈,導致建案停工,業主停繳按揭,惡性循環因此形成。
房地產在中國大陸是支撐GDP最重要角色,世界銀行2022年六月發佈《中國經濟簡報》:「截至2021年末,大陸房地產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若考慮供應鏈投入品,則房地產行業約占GDP的30%」。
故此,中國大陸政府不會坐視此次爛尾樓風波演變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等皆採取措施應急,多元化使用政策工具,以政策支持銀行專項借款,應對已售屋卻逾期未交付協助「保交樓」維穩優先。當然已長久存在的房地產長期依賴高負債槓桿、高周轉模式,當遇到資金周轉困難時,將造成社會重大影響。
政府介入後,「保交樓、穩民生」是首要目標,將支援資金嚴格規定僅專款專用,解決已售逾期難交付住宅專案交付問題。對於違法違規資金挪用者將追究責任。簡言之:採取擴大支持房地產資金寬鬆政策、地方政府防止預售款被不當挪用措施、商品房不得延期交房規定,相信爛尾樓事件將於一段時間後平息,並因此促使中國大陸房地產產業攤在陽光下檢視體質,促使更健全監管能力與更加規範化。
(5)、地方債問題、失業問題
a、地方債問題:
2021年年底,總理李克強多次強調中國出現新的「經濟下行壓力」,經濟困境可見一班。《自由亞洲電台》報導,2021年11月23日中國財政部公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與債務餘額顯示中國2021年前十月地方債約達三十兆元人民幣,發行新債約半數償債舊債,並非投入市場與經濟投資。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22年前六個月,存戶存款增加人民幣10兆3300億元」,平均每天逾570億存入銀行」。大陸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傾向「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8.3%。表示資金流動性與投資性變差,民眾對於未來景氣預測不佳。
根據中央社台北報導:
「中國媒體報導中國財政政策平衡的難度正在增大,據估算,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可能達到人民幣數十兆元,在“穩增長”壓力下,如何遏制地方政府債務膨脹是今年一大考驗」。中國大陸經濟下行與地方政府債務是長期性顯性與隱性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指出:「在中國的特殊體制裡,大部分隱性負債未像一些國家或地區用於社會福利支出,而是形成了資產,但這些資產究竟值多少錢,資產價格能否承受經濟下滑的衝擊。」
除了中國大陸之外,世界各國也因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與中美貿易大戰等等因素造成通貨膨脹與能源糧食等問題,動態清零政策與封城措施所引起供應鏈斷裂也是引致大陸經濟下行壓力之一,而中國大陸在穩增長與投資政策下,對於基礎建設投資更為戰略重點,穩增長需清隱性債務,穩投資需要國家與人民共同有意願投資促成流動,所以如何解決地方政府債務以及恢復人民信心促進消費與成長,加上出口與對美貿易等三駕馬車穩定前行,是2022年大陸須面對問題。
b、失業問題: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2022年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卻飆升至19.3%。4、5月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8.2%與18.4%」。此數據當然與畢業生大量湧入就業市場有關。大陸教育部統計,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新高達1,076萬人,比去年增加167萬人。而中國大陸2021年出生人口來到1062萬人,人口成長呈現少子化趨勢。失業率對於社會穩定有著巨大影響,將是中國大陸2022年重大挑戰之一。而少子化則是未來逐步發酵的國家安全戰略問題。

3、中國大陸二十大前維穩與督查作為:
(1)、面對二十大即將來臨,以及大陸經濟下行趨勢,國際局勢能源糧食金融大變局,併行國內雙循環運行需穩定等目標;特別今年有上海與各地封城、基層村鎮銀行問題與住房相關爛尾樓狀況,加上疫情仍在蔓延,經濟復甦變數多,聚焦經濟和就業,復甦基礎不穩固,強調地方須貫徹落實中央決策穩經濟。國務院督查組分赴1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實地督查各項工作:
(2)、19個督查組趕赴各地,重點針對「六穩」與「六保」任務與預算執行財務稽核等監督工作:「六穩」與「六保」源於2018年7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2020年4月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等工作。
(3)、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協調工作。以保障人民企業與社會民生發展、以及政府職能提升與組織變革再造優化等等。並稽核政府預算執行與財政收支審計稽核,各層面解決市場與社會問題措施。

4、美中大國博奕之貿易戰與供應鏈問題
(1)、美中貿易戰:
面對美國從2018年起打起中美貿易戰後,至今西方聯盟圍中態勢明顯,中國大陸國力雖日益增強,但打鐵也得自身硬,中國以雙循環策略與美中脫鉤趨勢是策略也是進行狀態。
a、美國對大陸所發起中美貿易戰,有可能於美期中大選後逐步進入尾聲,引述【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鄭可 環球時報記者倪潔】:「在美國上一屆政府對中國發動貿易戰4年之際,多家西方媒體2022年7月5日引述消息人士稱:「拜登政府將“重塑”前政府的對華關稅政策,其決定可能包括三部分:取消對目前約37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中100億美元商品加征的關稅、、」。美國對於大陸打了四年貿易戰,可謂未蒙其利反深受其害。
b、美國政府對中國強硬措施,除追求其最大利益外,意在國內選票與民主共和兩黨惡鬥結果。取消100億美元關稅對於美國高通膨率毫無意義,應僅為下台階動作,或希以此與大陸交換或談判起手式準備。
c、豈知局勢臨時峰迴路轉,9月上旬,據信基於:
(a)、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聲明收到超過350間公司的請求,要求維持2018年和2019年徵收的301條款關稅,因此關稅行動未終止。
(b)、拜登基於考慮11月美國期中選舉之降稅對於民主黨選票衝擊風險,且美中元首G20峰會可能會面在即,推測拜登將其視為一談判籌碼。基於此,故美國對中降稅一事,於拜習會前可能仍歹戲拖棚。
(c)、而中國方面:中國商務部重申,美對中關稅不利於兩國與世界,將促使眾多美企跟消費者承受更大損失。
(2)、美中供應鏈問題:
美中大國博奕,是地緣政治之爭也是高科技競技,大陸面對內外壓力,經濟發展已進入雙循環戰略。
a、因應中美貿易戰須逐步降低對西方市場與技術依賴外,並須對於未來去全球化趨勢下,須加速建立未來中國自給自足生態系態樣。雞蛋不放同一籃子的分散風險策略,並以調整經濟整體平衡為目標,需設定策略對於不同國家、地區、市場、產業、技術與出口等各層面皆須降低對外依賴。對內提振內需促進國內消費穩經濟;對外國際物流與中國貿易對象與產品產業提升價值鏈與多樣化,降低對單一國家,尤以美國市場依賴程度。
b、借鑑俄烏戰爭經驗,中國對於能源與糧食安全更將加強來源多元化與穩定取得能力;中美兩國未來關係發展,去全球化與兩極發展似乎已成定局,全球政治經濟似乎亦正加速分化為兩陣營與兩套生態系,全球政治經濟不穩定性正在增加。

5、中國大陸今後對外政策探討:
(1)、對外:
將持續融入世界,爭取可合作者多方合作,需競爭者繼續與其競爭,鬥而不破原則:中國大陸目前與非洲各國已建立良好關係且不易取代,伊朗的石油供應更加緊密穩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亦正在擴大中國大陸之影響力。俄烏戰爭促使中俄關係更趨緊密。大陸與日本南韓應將繼續維護政治關係,無交惡道理,形成中日韓與美國之外交定力與相互博弈,如同在韓國佈署之薩德飛彈系統議題。東盟十國對於中國大陸皆採取保持良好關係卻又戒慎恐懼心態。
(2)對內: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管國家經濟、就業、降低貧富差距與拉動內需等責任,大方向即堅持改革開放發展。中國大陸目前數據顯示經濟成長趨勢放緩、16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9%左右,去年2021年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湧入就業市場,亦是失業問題因素之一。李克強堅持改革開放的持續推動,努力改善環境促使外商繼續投資中國,以利大陸繼續深化與全球經濟連結度,避免脫鉤,雖然上海封城對外資造成影響,但如何使外資保持信心繼續成為中國大陸夯實「經濟基礎」的推動助力,是大陸政府重要功課。
(3)對體制之頂層設計:
a、除了對外「外交戰略」與對內「經濟促進」之外,另一個重點即「頂層設計」。頂層設計:乃統籌多層次資源與要素,掌握全局,於最高層次尋求解決問題方法。在中共而言,「頂層設計」是中國國家治理與經濟社會轉型的必要性架構調整,並探索新的改革路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中國要超越以往側重的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有創新的改革布局和改革戰略。」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醫療、教育、稅務、車輛、農村等重大改革,大致可持續精進做出成績,但向深水區前進時可能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故頂層設計須能解決此困境。
b、習、李二人共同關注「經濟基礎」與「頂層設計」,因乃中共執政政權合法地位與維持合法地位的基礎共構結合體,二者相輔相成互為維持政權穩定二大基石。
c、而在對外與對內施政上,從中國共產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重要論述曾提及三個陷阱,如“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與“中等收入陷阱”等,而目前正是能否引領中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之關鍵時點。
d、大陸對於拉美國家或東亞國家學習西方政治多元體制多所警覺,保持著謹慎,將繼續走著「符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繼續做好自己,並保持嵌入世界經濟體,不遭遇孤立也努力不使自身與世界脫鉤。

6、台灣問題的應對策略:
觀察此次大陸因裴洛西訪台所對台灣問題反應與使用的反制措施,可預見未來對於台灣問題之解決方案,除大陸國內民氣可用,民族主義操作嫻熟外,在手段上結合政治戰、軍事戰、法律戰、經濟戰等混合手段對台為之。
(1)、政治:
指美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停止說一套做一套模糊方式,以實際行動履行不支持“台獨”的承諾。
對台重申十八大以來對台基本方針與政策,另對民進黨所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大陸定調為兩國論倚美謀獨企圖。中方仍維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與不放棄使用武力。大陸對台「操之在我」的兩岸主導權趨強。
(2)、軍事:
採取圍島演習,進行管制與封鎖,派遣軍機擾台表達:對台灣進行主權宣示、做突破第一島鏈對美日實體操演、壓制台灣內部獨立高漲聲浪、對美國對台軍售與國際友台舉動反制,製造危機環境展現掌控實力。
(3)、法律:
主張聯合國第2758決議案對中華民國主權的解釋、主張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主張國際社會關於一個中國原則共識,主張《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等國際協議與宣言。否定「舊金山和約」的效力。
(4)、經濟:
祭出制裁,暫停進口台灣的柑橘水果、冰鮮白帶魚、冷凍竹莢魚等漁產,暫停台灣100多家食品廠商、3000多項產品。暫停對台出口天然砂,對台獨關聯機構「台灣民主基金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採懲戒措施。

 

台灣網路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10666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222號8樓之1 電話:02-2721-8077

媒體合作 投稿 廣告刊登 請洽 E-mail:taiwan.internet.new.media@gmail.com

Copyright c 2023 Taiwan Internet New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c 2023 台灣網路新媒體